“5.25我爱我心知识”|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二)

作者: 时间:2022-05-18 点击数:

上期我们学习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同学们需要借助内在不断学习和外在条件提升自己的魅力值,与他人交往中全面、动态的认识交往对象,不因一件事而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整体评价。这期我们来学习人际交往中其他认知偏差—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一、晕轮效应

1.晕轮效应的含义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常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对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中国俗语中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一种晕轮效应。

2.晕轮效应的启迪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别人对自己一旦形成了某一点好的印象后,就要善于运用晕轮效应,弥补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大学生在看待他人和评价他人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优点,就把这个优点的光圈扩大,认为这个人什么都好,从而对交往对象产生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大学生应该对交往对象进行全面的、长期的了解,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刻板效应

1.刻板效应的含义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效应、定型化效应等,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例如,有人认为山东人为人豪爽正直、吃苦耐劳,江浙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教师文质彬彬,商人唯利是图。诸如此类的看法都是类化的看法,已在人脑中成为刻板、固定的印象。在实际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把这些看法套在某人身上,就可能出现认识的偏差。

2.刻板效应的启迪

人们的生活环境、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所不同,难免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观点。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便会对别人的观点和做法产生不认同感,这是矛盾产生的根源。而且,人们对一个群体总是存在一个概括和模糊的印象,从而运用脑海中的这种刻板效应来判定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形成“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效果。刻板效应也会使人们限于偏见之中,有时又因为自己的傲慢而不愿意承认与自己相反的意见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颜面。这个时候,理解和宽容才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纠正这种偏见,就要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以逐步清除刻板效应的影响。

版权所有(C)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校本部)
ICP备案号:陇ICP备150015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