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作者: 时间:2022-04-30 点击数:

一般人格障碍

A.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表现为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

1.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2.情感(即情绪反映的范围、强度、不稳定性和恰当性)。

3.人际关系功能。

4.冲动控制。

5.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是缺乏弹性和广泛的,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诸多方面。

6.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它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7.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发生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

8.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结果来更好的解释。

B.这种持久的心理行为模式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头部外伤)。

A类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A.对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比如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这种猜疑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没有足够依据地猜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或她;

2.有不公正地怀疑朋友或同事对他的忠诚和信任的先占观念;

3.对信任他人很犹豫,因为毫无根据的害怕一些信息会被恶意地用来对付自己;

4.善意的谈论或事件会被当作隐含有贬义或威胁性的意义;

5.持久的心怀怨恨(例如,不能原谅他人的侮辱、伤害或轻视);

6.感到自己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打击,但在他人看来并不明显,且迅速做出愤怒的反应或做出反击;

7.对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贞反复的表示猜疑,尽管没有证据。

B.并非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特征的双相障碍或抑郁障碍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之中,也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生理效应。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起病之前已符合此诊断标准,可加上“病前”,即“偏执型人格障碍(病前)”。

分裂样人格障碍

A.一种脱离社交关系,在人际交往时情感表达受限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既不渴望也不享受亲近的人际关系,包括成为家庭的一部分。

2.几乎总是选择独自活动。

3.对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兴趣很少或不感兴趣。

4.很少或几乎没有活动能够令其感到有乐趣。

5.除了一级亲属外,缺少亲密的朋友或知己。

6.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都显得无所谓。

7.表现为情绪冷淡、疏离或情感平淡。

B.并非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特征的双相障碍或抑郁障碍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程之中,也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的生理效应。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之前已符合此诊断标准,可加上“病前”,即“分裂样人格障碍(病前)”。

分裂型人格障碍

A.一种社交和人际关系缺陷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表现为对密切关系感到强烈的不舒服和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下降,且有认知或知觉的扭曲和古怪行为,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牵连观念(不包括关系妄想)。

2.影响行为的古怪信念,或魔幻思维,及与亚文化常模不一致(例如,迷信、相信千里眼、心灵感应或“第六感”;儿童或青少年,可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先占观念)。

3.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包括躯体错觉。

4.古怪的思维和言语(例如,含糊的、赘述的、隐喻的、过分渲染的或刻板的)。

5.猜疑或偏执观念。

6.不恰当的或受限制的情感。

7.古怪的、反常的或特别的行为或外表。

8.除了一级亲属外,缺少亲密或知心的朋友。

9.过度的社交焦虑,并不随着熟悉程度而减弱,且与偏执性的害怕有关,而不是对自己的负性判断。

B.并非仅仅出现在精神分裂症、伴精神病性特征的双相障碍或抑郁障碍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病程之中。

注:如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之前已符合此诊断标准,可加上“病前”,即“分裂型人格障碍(病前)”。

B类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慢性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表演型人格障碍

一种过度的情绪化的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在自己不能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时,感到不舒服。

2.与他人交往时的特点往往带有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

3.情绪表达变换迅速而表浅。

4.总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5.言语风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细节的。

6.表现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或夸张的情绪表达。

7.易受暗示(即容易被他人或环境所影响)。

8.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上的更为亲密。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为)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优胜者)。

2.幻想无限成功、权利、才华、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先占观念。

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与之交往。

4.要求过度的赞美。

5.有一种权利感(即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动顺从他的期望)。

6.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7.缺乏共情:不愿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8.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9.表现为高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C类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种社交抑制、自感能力不足和对负性评价极其敏感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因为害怕批评、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际接触较多的职业。

2.不愿意与人打交道,除非确定能被喜欢。

3.因为害羞或怕被嘲笑而在亲密关系中表现拘谨。

4.具有在社交场合被批评或被拒绝的先占观念。

5.因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际关系情况下受抑制。

6.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个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愿冒个人风险参加任何新的活动。

依赖型人格障碍

一种过度需要他人照顾以至于产生顺从或依附行为并害怕分离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表现为下列5项(或更多)症状。

1.如果没有他人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便难以做出日常决定。

2.需要他人为其大多数生活领域承担责任。

3.因为害怕失去支持或赞同而难以表示不同意见(注:不包括对被报复的现实的担心。)

4.难以自己开始一些项目或做一些事情(因为对自己的判断或能力缺乏信心,而不是缺乏动机或精力)。

5.为了获得他人的培养或支持而过度努力,甚至甘愿做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6.因为过于害怕不能自我照顾而在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7.在一段密切的人际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求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的来源。

8.害怕只剩自己照顾自己的不现实的先占观念。

强迫型人格障碍

一种沉湎于有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控制,而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表现为下列4项(或更多)症状:

1.沉湎于细节、规则、条目、次序、组织或日程,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要点。

2.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例如,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

3.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业绩,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被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

4.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5.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纪念价值。

6.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7.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把金钱视作可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

8.表现为僵化和固执。

分离性身份障碍的诊断标准

A.存在2个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述为一种被(超自然的力量)占有的经验。身份的瓦解涉及明显的自我感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断,伴随与情感、行为、意识、记忆、感知、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改变。这些体征和症状可以被他人观察到或由个体报告。

B.回忆日常事件,重要的个人信息和/或创伤事件时,存在反复的空隙,它们与普通的健忘不一致。

C.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该障碍并非一个广义的可接受的文化或宗教实践的一部分。

注:对于儿童,这些症状不能用假想玩伴或其他幻想的游戏来更好的解释。

E.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例如,在酒精中毒过程中的黑晕或混乱行为)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复杂部分性癫痫)。

版权所有(C)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校本部)
ICP备案号:陇ICP备15001552号-1